2005年4月29日,星期五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四版:平安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付出真心 赢得民心
本报记者 仇健 通讯员 张愉

  再过几天,温州龙湾区检察院的潘晓乐下派任驻村指导员就要期满了,蒲州街道江前村的村民们却纷纷要求他再呆上一年。而在一年前,晓乐刚刚到江前村的时候,曾有村民让他“快点滚回去”。
  村民的态度转了一百八十度,而江前村同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从多事村,变成了平安村。而这变化中倾注了晓乐的心血。
  江前村是温州的城中村,周边的房产每平方米已冲向八九千元的高价,然而这个村却穷得叮当响。加上失地农民面临失业、村集体资金被长期拖欠、上一届村干部经济不清爽等一系列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,村民意见很大,曾多次集体上访。
  晓乐刚到江前村,并没有受到夹道欢迎,反倒是每天被上百名要求解决问题的村民缠个不休,一位村民甚至对潘晓乐劈头盖脸地骂道:市里的、区里的工作组来了都没用,下派干部能有什么用?还是趁早滚回去吧!
  潘晓乐通过走访了解到,村里的最大问题就是村两委班子不团结,造成工作瘫痪。于是,潘晓乐决定从此入手。平时,他常找两委成员谈话,每次开会,他都鼓励两委成员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讲出来。几次下来,村干部渐渐形成了有意见放在桌面上提的良好氛围,关系也变得融洽起来。
  江前村有一首村民自编的顺口溜:“年轻干部潘晓乐,全心全意帮村忙,带动群众谋发展,共同致富奔小康”。确实,一年来,潘晓乐已成了村民的贴心人。
  开发区某企业污水进入江前河,造成河水变黑发臭。村民得知后情绪非常激动,部分村民甚至想堵死该企业大门。潘晓乐和村干部一起配合环保部门调查取证,最终解决了污染问题。
  村民反映村委会入股基金会的30余万元成为死账,潘晓乐就会同村委会和原基金会人员自行取证,依法向法院提起执行申请。
  村委会的三层楼房受旁边大厦影响墙体开裂,街道和村委会与房产商多次协商未果,而潘晓乐用法律政策加上入情入理的分析,让房产商心甘情愿地拿出了12万元的赔偿。
  平时,只要有空,潘晓乐就是村里的调解员兼法律顾问。
  今年3月,龙湾区对下派干部摸底调查,97%的村民都不约而同地在意见栏里填上:“希望晓乐在村里再干一年”。村民们的支持,让潘晓乐百感交集,他说,“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所应该做的。”